產業工人“開掛”,何以能?何以為?
2025-07-30 10:58:45? ?來源:工人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面對突發的發動機油路故障,上海虹橋機場維修技師謝師傅運用在工匠學院學到的智能診斷技術,僅用40分鐘就完成修復。“要是在以前,至少得折騰兩小時。工會搭建的學習平臺,讓我們這些一線工人有了‘開掛’的底氣?!睋?月22日《工人日報》報道,面對龍頭企業集聚、航空服務與低空經濟新賽道日益壯大、“上海硅巷”科創經濟蓬勃興起等區域經濟特點,上海長寧區總工會通過織密組織網絡、培育技能人才、激發創新活力、升級服務體系等多維舉措,探索出一條產業工人與區域經濟“雙向奔赴”的發展新路。 在“產改”的大潮中,長寧的實踐只是其中一朵浪花。放眼全國,“產改”取得的成果令人振奮:江蘇培育各級各類“產改”試點9000家,全省高技能人才總量達475萬人;湖北工會過去一年通過試點帶動全省新增技能人才近35萬人;北京出臺針對性文件政策,構建起“產改”工作堅實穩定的“四梁八柱”,3名選手在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上摘金…… 盡管各地“產改”有不同特點,我們仍可以發現一些共性“密碼”。比如,技能培訓體系不斷完善,產業工人技術技能得到提升。各地從加強職業教育、加大財政投入、支持企業加強職工教育培訓、提供社會培訓資源等方面入手,為產業工人隊伍技術技能提升提供全方位保障。再如,產業工人職業發展通道越走越寬廣。大國工匠品牌在全國叫響,各層級勞動和技能競賽持續開展,鼓勵創新創效的扶持政策激發更多產業工人創新熱情等。 各地“產改”蹄疾步穩,捷報不斷。但我們也要看到,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當前仍面臨技能提升和發展通道有待暢通的問題。為此,我們必須持續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比如,要牢牢抓住技能培訓這個“牛鼻子”。一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應當由政府推動、社會支持、工會參與,眼下在新質生產力重點產業領域和全國各地蓬勃發展的工匠學院正是其中一環。此外,還需健全完善產業工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引導其主動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需要,密切關注行業、產業前沿知識和技術進展,不斷提高技術技能水平,努力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大軍。 隨著“產改”的持續深化,相信“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理念一定會更加深入人心。為此,我們要加大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落實企業培養產業工人的責任,為產業工人成長成才規劃發展通道,消除其成長成才道路上的障礙,從制度機制上保障其發展權益。同時還要把創新創造作為產業工人薪酬分配的重要考量指標,多措并舉推進企業建立健全基于崗位價值、能力素質、創新創造、業績貢獻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等等。 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產業工人因技能而開啟“開掛人生”,更期待越來越多高素質高技能產業工人與區域經濟同頻共振、相互成就。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