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食物“量化”助力反餐飲浪費
2025-08-07 09:49:52?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從多方合力塑造旅游餐飲消費新風尚到組織志愿服務隊宣傳反浪費,從開展“數據化”食堂管理到推廣“按重計價”模式,日前,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協調司、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發布了制止餐飲浪費第七批典型經驗做法。 認知是行動的指南針。認識到位,行動才會自覺。但在日常生活中,恐怕不是每個人都對餐飲浪費有準確的認識。說起餐飲浪費,浮現在我們腦海中的往往是定性的認識,卻缺少定量化、數據化的認識。這也難怪,飯店、食堂的計量單位多是盤或份,對餐具的大小與規格、食物的分量與消費人數通常沒有明確而統一的標準。所以,人們對餐飲浪費的認識常常是模糊的。怎樣點餐才是經濟實惠又節約的,常常要看具體的情境。碰上宴請、接待,一旦好面子、擺闊氣的心理占據上風,反浪費就可能被拋之腦后。 從第七批典型經驗做法看,定量化、標準化、精準化是最主要的三個關鍵詞。譬如,江西省吉安市在中式快餐等領域推廣“自選菜品+按重計價”模式,巧用經濟杠桿引導公眾理性消費與反餐飲浪費,并引起了供給端與需求端的同頻共振。餐飲店優化管理,根據銷量推行動態補菜,促使食材平均損耗率下降10%至15%。從全市來看,360余家中式餐飲門店日均廚余垃圾減少了12%。可見,定量化的需求端帶動了精細供給,反浪費不再只是個人的善舉,餐飲業隨之聚集起鏈上遏制“舌尖浪費”的力量。 與定量化相比,更高階的是標準化和精準化。上海市黃浦區推行食堂全流程精細化管理,建立起覆蓋采購、庫存、消耗的標準化數據臺賬,并形成了動態監測機制。同時,當地在前端推行智慧預訂系統,根據實際需求精準指導采購與備餐。這一系列做法使制度與標準體系更加健全完善,不僅使反餐飲浪費有據可依、有章可循,更把防止“跑冒滴漏”的行動貫穿至全行業全鏈條,可謂抓住了推進工作的關鍵。 接下來,怎樣消化吸收這些經驗做法呢?無外乎舉一反三。而要做到舉一反三,關鍵點有二。一則,具體場景具體分析,因事制宜、對癥下藥;二則,打破思維定式,多在解決“一類問題”上聚焦發力。以湖南省長沙市多所學校“稱”出糧食節約新風尚為例,定量化未必就是從追求“高大上”的數字化起步。當學生日均剩飯量縮減到25克的水準,當爭當“光盤之星”成為校園新風尚,“節”盡所能地反餐飲浪費就會形成強大的力量與聲勢。 歸結起來就是,不定不切實際的目標,不搞脫離實際的“抄作業”,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反餐飲浪費就能不斷取得新成效。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