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影像張冠李戴“病灶”在哪?
2025-08-21 11:15:20?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8月19日,四川省人民醫院發布情況通報稱,有患者在醫院就診期間出現CT檢查信息不一致的情況。據初步調查,該醫療糾紛確實存在。 從院方通報來看,一句輕描淡寫的“CT檢查信息不一致”,旁人或許看不出此事有多離譜,必須擺一擺。據報道,翟女士在四川省人民醫院就診做CT時,另一患者CT影像被錄入翟女士名下,因而被誤診為“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翟女士服藥約3個月后復查,才發現系誤診。 權威醫學資料顯示,該病診斷后的平均生存期僅2.8年,死亡率高于大多數腫瘤。且不說無緣無故服用那么多的猛藥對身體造成多大的傷害,好端端的一個人,突然被醫生“診斷”為身患絕癥,生命只剩下2年多時間,這種精神打擊、心理壓力有多大,外人根本無法感同身受。 “醫學生誓詞”的第一句就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看看翟女士的遭遇,就不難掂量出這句話的分量。醫務工作者的一次“小疏忽”,對于受害患者來說就可能是一起“大事故”,是以,治病救人不可以不舉輕若重、慎之又慎。追究此事,無論院方拿出多少理由,有一點是洗不脫的,那就是相關人員的責任心不強,沒有嚴格遵守基本操作規范。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醫生誤將他人病灶當作翟女士的病情診斷?說起來可嘆,僅僅因為叫到翟女士時,排在其后的患者誤入檢查室并完成了掃描。這是一個很難發現并糾正的錯誤嗎?即使在咱們老百姓看來,這也不算一個難題,更何況對于受過嚴格專業訓練的醫務工作者,“三查七對”可是醫療和護理工作的基本功之一。 從中不難看出,無論技術如何進步、器械如何先進、藥物如何有效,醫療服務中的人文精神仍然至關重要。那種對生命的敬畏心、對患者的同理心、對工作的責任心,是任何工具都代替不了的。要是缺乏人文精神,本以“幫手”角色安身的工具也可能成為冰冷的“幫兇”。醫療糾紛可以平息,患者可以選擇諒解,相關科室和人員可以受到嚴肅處分,但醫德醫風建設可不是就事論事處分幾個人就可以實現大提升的。若院方能從個案到“全案”,由里到外全面提升醫療質量,也不枉翟女士白遭那幾個月的罪了。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