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口中游出大江大河
2025-09-10 10:25:31?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古老文化在網絡世界煥發新彩、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就能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在未來的年年歲歲中持續繁榮 今年6月,同江第十一屆中俄邊境文化季上,一件泛著銀光的大馬哈魚魚皮畫作品在我指尖翻轉,躍動的鯉魚、翱翔的海鷗、層疊的水波紋相繼浮現,圍觀的外國友人發出陣陣驚嘆。這讓我分外自豪:我們赫哲族的傳統手藝成為展示我國文化魅力的一扇窗。 魚皮畫這門古老的藝術,在赫哲族流傳了數百年。15年前,我第一次帶它去哈爾濱的展銷會。一位客人瞅了半天說:“好看是好看,可掛家里格格不入”。這句話點醒了我,要讓古老的民族藝術被更多人喜愛,就要擁抱現代生活,主動融入時代潮流。 于是,我跟姐妹們琢磨起來:魚皮厚,就用激光微雕打薄;顏色單調,就調礦物顏料暈染;內容古板,就把冬奧吉祥物、十二生肖統統“請”上來……與時代潮流同頻共振,讓更多人認識了這門非遺技藝,也讓原本鮮為人知的古老手藝成為時代精神的新載體,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創新轉化不是把老手藝拋棄,而是讓它像發面一樣,把老酵母揉進新面粉,這樣蒸出的饅頭更筋道、更有滋味。 “酒香也怕巷子深”,現代化的商業渠道對任何產品都很重要。過去,我們賣魚皮畫,靠的是“趕集+擺地攤”。2018年,我把魚皮畫帶到網絡平臺,沒想到第一場直播就涌進1萬多名觀眾。那天半夜,我帶著兩個徒弟打包到凌晨3點,紙箱摞得比人還高。后來,有關部門幫我們建起非遺工坊,我們的魚皮畫再也不用靠趕集“碰運氣”。通過工坊的電商渠道,小小的魚皮畫從地攤走進大市場、成了致富好幫手。接上網線,連上產業鏈,偏遠的鄉屯也能變成市場關注的焦點,讓古老的民族文化在一次次邂逅中被世界認識。 緊跟時代潮流,還要把文化的根留住。我們把赫哲族的伊瑪堪說唱、魚皮衣圖騰、開江節祭禮等拍成短視頻,配上中英雙語字幕,最受歡迎的那條點擊量近百萬。我還帶著非遺走進小學課堂,每周五下午,孩子們穿著小魚皮衣學剪紙。截至目前,“非遺進校園”活動已成功舉辦34期。古老文化在網絡世界煥發新彩、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就能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在未來的年年歲歲中持續繁榮。 一條魚,從江里到畫里,再到潮流里,靠的不是魔法,而是守正創新的“游法”。把老手藝焐熱,把產業鏈拉長,把文化自信擦亮,傳統文化將在現代化的風口中,游出自己的大江大河。 (作者為赫哲族魚皮制作技藝手工技師,本報記者郭曉龍采訪整理)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