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養老護理人才,更好守護“夕陽紅”
2025-09-10 11:23:29?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近年來,我國居民養老需求不斷增加,養老護理員成為熱門職業。早在2017年,人社部就將養老護理員納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今年7月,“養老服務師”正式納入國家新職業序列。然而,當前養老護理行業從業人員流動率較高,和日益增長的養老護理需求不相匹配。這一矛盾的背后,是工作強度大、職業保障不足等多重因素的疊加。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發布的《2024養老護理員職業現狀調查研究報告》顯示,我國養老護理員供給缺口達550萬,新增養老護理員的流失率為40%至50%。北京、上海等地更是將養老護理員列入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職業目錄。養老護理人才關系到整個社會養老體系的正常運轉,當前需要在留住養老護理人才上做足文章、下大功夫,更好守護“夕陽紅”。 提高崗位待遇留人才。養老照護工作涉及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健康護理、心理疏導等多個方面,當前養老護理員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在養老服務機構,養老護理員需要在早班、白班和夜班輪班照護老人,隨時應對老人可能出現的特殊情況。每種班次開始前和結束后都要開總結會,綜合梳理每位老人的實時情況,如此一來,三種班次每天的工作時長均在12~13小時。長期高強度工作與心理壓力過大,讓養老護理員時常感到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致使從業人員流動率較高、缺口較大。崗位待遇事關人們的職業選擇,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是提升職業吸引力的關鍵因素。留住養老護理人才,最基本的是提高薪酬待遇水平,探索建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崗位補貼、入職補貼、企業年金制度。探索執行“新八級工”制度,拓展養老護理員職業晉升空間和發展路徑。 加強職業規范留人才。規范性不足,是養老護理行業“留不住人”的重要原因。實際工作中,合理的工作時長是大多數養老護理員最現實、最直接的需求。提高整個行業用工規范性和勞動保護標準,才能讓從業者“留得下、干得久”。今年7月,“養老服務師”被列入第七批新職業,明確養老服務師為從事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綜合需求評估、方案制訂與實施、照護技術實施與培訓指導等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表明養老護理工作正式走向職業化、專業化、規范化發展軌道。養老服務機構應采用科學合理的排班模式,保證養老護理人員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時間。如果實在有加班需求,應明確加班時間的認定規則,按規定發放加班費。工會組織可通過集體協商,明確護理員的工時、薪酬、津貼等勞動條件,并將其納入合同保障。同時,工會組織還可以開展勞動法律監督,對機構的違法行為提出整改意見,必要時支持勞動者維權。 營造良好氛圍留人才。養老護理人才常處于職業認同度偏低、自我認同感較低的生存境況,提高養老護理人才職業認可度和社會認同感,營造良好的職業發展社會氛圍,對于留住人才、發揮作用至關重要。要積極培塑宣傳養老服務領域優秀人才、先進集體、典型經驗,展示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動人風采、精湛技術、良好素質,營造全社會關注養老服務行業、關心養老服務人才的良好氛圍。定期舉辦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大賽,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讓高技能人才既“得利”又“揚名”。有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對養老護理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的資金扶持與政策引導,間接改善從業者就業環境與發展空間,在行業生態層面增強對人才的吸引力,讓更多人愿意長期投身養老護理工作。 作為支撐老年人幸福晚年的重要力量,養老護理人才肩負著我國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使命。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和解決養老護理人才留不住問題,作為綜合性、長期性工作來抓,做好頂層設計、制定戰略謀劃、全面深刻布局,推動護理人才供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為養老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向秋)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