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圖強 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5-09-11 10:43:13?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光明時評】?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研是推動強國戰略的重要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向海圖強之路”,為海洋強國建設指明了方向。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擁有綿延1.8萬公里的大陸岸線和1.4萬公里的島嶼岸線,有近300萬平方公里主張管轄海域。經驗告訴我們,面向海洋則興、放棄海洋則衰,國強則海權強、國弱則海權弱。回溯歷史,秦漢樓船劈波南海,唐宋市舶司吞吐萬國商船,鄭和七下西洋將東方文明遠播四方。如今,我們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應以更高遠的視野審視海洋的戰略意義,以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海洋強國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加深對海洋的認識,持續加強對海洋的經略。近年來在船舶工業、深海能源、海洋旅游等領域全面開花,海洋經濟實現質的飛躍。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55.7%、74.1%和63.1%。深海能源開發取得突破,中國首個深水高壓氣田“深海一號”二期天然氣開發項目于2024年9月在海南島東南陵水海域正式投產,標志著我國深水復雜油氣資源開發能力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海洋旅游突破瓶頸,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在上海外高橋造船碼頭正式交付用戶,表明我國成為繼德國、法國、意大利、芬蘭后全球第五個有能力建造大型郵輪的國家。海洋經濟綜合實力顯著提升,2024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萬億元,達105438億元,比上年增長5.9%,增速比國內生產總值高0.9個百分點,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7.8%。這一系列成就的背后,是我國對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高效利用,是海洋產業的持續轉型升級。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海洋經濟發展仍面臨產業布局趨同、資源約束趨緊、生態壓力加大、國際競爭加劇等多重挑戰。 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是核心驅動力。通過聚焦深海探測、海洋新能源和海洋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與海運業深度融合,我國海洋科技創新近年來駛入快車道,但仍需重點強化兩個方面:強化海洋戰略科技力量,鼓勵科研機構與高校聯合,集中攻克關鍵技術難題;注重培養和吸引海洋科技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科研隊伍,為海洋科技創新提供智力支持。 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打破行政壁壘,構建跨區域、跨部門的協同治理體系,促進沿海地區南北海洋經濟聯動協調發展,在更大范圍內配置資源,推動形成要素流通高效、發展活力強勁、資源優勢互補的融合發展格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絕非沿海地區的“獨角戲”,必須奏響陸海統籌的“協奏曲”,加快推動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構建更加完善和高效的區域運輸系統,暢通陸海新通道。 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產業更新與結構優化。一方面,應加速傳統產業升級,加快推進從近海捕撈到深遠海養殖的轉型,提升效率與可持續性。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海上風電、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洋信息服務等戰略產業,搶占技術制高點。同時,鼓勵業態融合創新,探索“海洋牧場+文旅”“海上能源+數據中心”等新模式。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壓縮低效產能,強化高附加值環節,構建更具韌性與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海洋生態是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我們要像對待生命一樣關愛海洋”,必須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納入海洋開發的整體布局,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一方面,加強海洋污染防治,嚴格控制陸源污染物入海排放,加大對海洋垃圾的清理力度。另一方面,加強陸海污染協同治理,修復紅樹林和濱海濕地生態系統。同時強化海洋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加快建立健全系統性的海洋碳匯標準體系,穩妥推進條件成熟地區探索藍碳交易試點,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強國際合作也是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國應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踐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優先推進海上安全合作,筑牢海上戰略通道安全屏障,維護全球供應鏈暢通。同時深化海洋科研、藍色經濟與生態保護協作,為應對氣候變化、促進海洋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方案。 (作者:高海青,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教授)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