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體育中挖掘經濟增量
2025-09-16 17:02:40?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清新的公園綠道,晨跑者與騎行者共享盎然生機;火熱的體育商圈,球迷們觀看比賽,購買紀念品,聚餐暢談;優美的山野湖畔,帳篷點點,山水之間傳來歡聲笑語。 這些生動畫面,正是當下人民群眾火熱體育生活的縮影。“十四五”以來,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以年均超10%的速度增長,運動健身、觀賽參賽、購買裝備等融入尋常百姓生活,體育產業成為提升全民健康、驅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助力。 前不久,國務院常務會議就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進行研究,指出“發展體育產業和體育消費是落實擴大內需戰略的重要內容”。作為重要的改善型消費,體育消費在促消費、擴內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挖掘體育需求,發展體育產業,開拓“體育+健康”的消費藍海,體育將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 體育產業的勃興,根植于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現如今,人們的體育運動需求,已從單純的鍛煉身體,演變為探索自然、社交互動、放松身心、消費娛樂等多元形式。隨處可見的比賽場景、健身場面,不僅折射人民群眾對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的追求,也彰顯著體育在凝聚人心、繁榮商業上的獨特作用。把握好健康消費和體育消費的細分需求,體育產業的發展動能就會源源不斷涌現。 體育用品制造業的創新突破,也為體育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海關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我國體育用品出口頂住壓力,實現出口額149.01億美元,同比增長1.56%。尤其亮眼的是,以智能科技為標簽的健身器材和跑步機成為關鍵引擎,彰顯了產品結構優化與科技賦能的成效。隨著先進材料和技術的加速轉化應用,我國體育產業還將繼續打開更大發展空間。 體育產業的旺盛活力,還來自其強大的“鏈接”能力。通過嵌入百姓生活,體育與文旅等其他產業的融合,激發了消費新活力。成都環城綠道將智能健身倉、騎行驛站與公園景觀串聯,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熱門去處;上海前灘體育公園巧妙融合攀巖館、滑板場與露天劇場,形成“運動+休閑+文化”的消費鏈條。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推動體育與城市各類空間、各消費場景以及數字技術融合,必能將體育流量轉變為更大的消費增量。 推動體育產業持續發展,也需要跳出體育一域謀全局。體育設施建設融入城市更新、公園綠地建設和鄉村全面振興之中,有助于盤活存量、優化增量;山水資源富集地區,發展露營、騎行、溯溪、垂釣等戶外項目,能讓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體育消費熱點。當“一人參賽,全家旅游;一場賽事,多日消費”的新風尚蔚然成風,體育對交通、住宿、餐飲、文旅等產業的強力牽引,便能愈發顯現出來。 從綠意盎然的步道到智能化生產的車間,從人頭攢動的賽事現場到風景如畫的戶外營地,體育產業正以其深厚的群眾基礎與蓬勃的創新活力,不斷開辟新賽道。抓住時代機遇,持續釋放消費潛力,體育產業必將為全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撐,為經濟增長鍛造強勁引擎。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