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館弦歌|沉淀的歷史,何以激發青春力量——感悟大學校園蘊藏的理想信念
2025-09-15 11:03:12?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洪振威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北京9月14日電 題:沉淀的歷史,何以激發青春力量——感悟大學校園蘊藏的理想信念 開欄的話: 高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是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的陣地,是賡續中華文脈、增強文化自信的場所,也是不懈追求真理、潛心科技創新的前沿。 知識的殿堂,文化的沃土,在大學校園深處,一座座博物館珍藏文明記憶,一間間校史館銘刻奮斗足跡,一幢幢圖書館承載智慧結晶,一棟棟老建筑見證時代變遷。這些看似靜態的空間,實則是流動的精神血脈。即日起,新華社開設"校館弦歌"專欄,以高校博物館、校史館、圖書館、老建筑為切口,挖掘講述蘊含其中的家國情懷、人文理念、科學精神,探討如何讓沉淀的歷史煥發新的生機,讓珍貴傳統迸發時代活力。(開欄的話完) 新華社記者 商代的刻辭卜骨,西周時期的叔虞方鼎,元代的卵白釉印花"太禧"銘盤……走進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一件件珍貴文物映入眼簾,展現著中華文明獨特魅力。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承載著厚重歷史與文明的高校博物館,正是發揮啟智潤心作用的重要場所。 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中,"北京大學考古100年考古專業70年"特展吸引了諸多參觀者駐足。 馬衡、向達、蘇秉琦、宿白……展覽致敬為北大考古事業朝耕暮耘的代代學者;北京周口店遺址、青海都蘭熱水墓群、陜西寶雞周原遺址、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展覽也銘記北大考古為中國考古學發展作出的貢獻。 對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的學生而言,置身于博物館,可以從前輩們胼手胝足、躬耕田野的奉獻中汲取智慧與力量,更好地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添磚加瓦。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北京大學革命烈士紀念碑、李大釗像、蔡元培像、斯諾之墓、博雅塔……行走在北大校園,青年學子們能從中觸摸到歷史和文明的印記,體會到獨特的精神和力量。 "校園中的一個個地標,讓我真切感受到五四精神、愛國精神不僅僅停留在書本上,更是一代代北大人實實在在的行動與堅守。這激勵著我們年輕一代賡續紅色血脈,勇擔時代使命。"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學生高子妍說。 千里之外的云南昆明,云南師范大學內,西南聯大舊址。幾間簡陋平房鐵皮做頂,黃土做墻,就是當年的教室。 這所建立于抗戰烽火中的大學,在艱苦條件中堅持辦學,取得的成績令人驚嘆:走出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70多位院士……鑄就了我國高等教育史上的不朽豐碑。 走進西南聯大博物館,"剛毅堅卓"的聯大校訓引人注目。"戰火紛飛的年代,為了求學,學子們陸路步行,跋涉赴滇,校舍被炸、跑空襲警報是常態。"西南聯大博物館的社會志愿者講解員張曉宏說,"'剛毅堅卓'正是聯大學子愛國、救國、報國的生動寫照。" 就在不久前,西南聯大與抗日戰爭專題展開展,通過50余件西南聯大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集中展示西南聯大保存教育精華、堅持文化抗戰的光輝歷程。 如今,在西南聯大復原教室內,坐在"火腿椅"上,可以看到窗外綠影婆娑。"火腿椅"因形似云南當地火腿食材而得名,它兼具書桌和坐椅功能,能夠節約物資成本和校舍空間。 "和當年的艱苦環境相比,我們現在學習設施齊全且完備,更應該繼承并發揚'剛毅堅卓'的校訓精神,銘記歷史,立足當下,好好成才。"云南師范大學朱自清班學生徐新萍說。 在回望歷史中感悟先輩奮斗,在精神淬煉中激發昂揚斗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物館內,一架名為"北京一號"的輕型旅客機靜靜陳列,銀色的機身流淌著歲月的痕跡。它不僅是我國第一架由高校自行設計制造的輕型旅客機,更承載了一段熱血沸騰的航空報國史。 "'北京一號'的誕生是一個時代的奇跡。"講述起這架飛機的誕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物館首席專家韓國軍感慨萬千。 1958年,北航前身——北京航空學院的師生員工們僅用100天時間,就研制成功"北京一號"。在那支由1800余人組成的特殊研發團隊中,學生占比高達76%。 從"北京一號"到如今翱翔藍天的各型飛機,數十年來,北航人空天報國的情懷從未改變。近年來,北航通過創新科教融通培養范式,將學校科研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利用大型綜合項目,引導學生把論文寫在祖國的藍天上。 "作為新時代航空航天學子,我們要勇攀科研高峰,傳承好科學家精神,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航空航天事業發展中,用智慧和汗水為祖國科技強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北航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學生周子軒說。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