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14日訊(通訊員 郭漳輝 林展超 文/圖)近日,漳浦公路分中心聯合縣交通運輸綜合執法大隊、赤湖鎮綜合執法大隊,依法對國道228線赤湖月示村段一處違規私設平交道口實施強制拆除。該道口系當地村民未經審批擅自占用公路邊溝涵洞口澆筑而成,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在勸阻無效后,公路部門采取聯合執法行動恢復路產原狀,有力維護了公路通行安全。 巡查發現:違規道口暗藏安全隱患 分中心養護人員在日常巡查中發現,國道228線東埔村路段一處邊溝涵洞交匯點被違規澆筑成鋼筋混凝土道口。經調查,系當地村民為方便車輛進出農田,私自破壞公路設施結構,改建成平交道口。 該行為存在雙重危害:其一,邊溝是公路排水系統的“生命線”,擅自填埋會引發雨季路面積水,危及交通安全;其二,涵洞口承擔著導流地表水的重要功能,違規硬化道口易造成水流受阻,長期沖刷將威脅路基穩定。此外,私設道口未設置警示標志,車輛橫向切入國道時易引發交通事故。 聯合執法:重拳出擊拆除違建 在向當事人宣傳教育并通知整改無果后,5月7日上午,分中心聯合交通運輸綜合執法大隊、赤湖鎮綜合執法大隊開展專項行動。工作人員采用破碎機對混凝土道口進行分塊破除,養護班組同步清理建筑殘渣,耗時8小時徹底恢復邊溝涵洞原貌。過程中,執法人員全程錄像取證,確保程序合法合規。 此次行動共清除硬化路面67.5平方米,疏通被堵塞涵洞1處,既彰顯了公路部門維護路產路權的決心,也為沿線群眾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公開課。 法理共情:耐心勸導筑牢安全防線 行動開展期間,面對一開始不配合整治行動、阻撓行動開展的違法當事人,路產管理人員、執法人員結合《公路安全保護條例》第九條、第十六條等法規,闡明擅自占用公路用地需承擔的法律責任。通過講解涵洞堵塞引發路基塌陷的典型案例,讓當事人深刻認識到“圖一時方便”可能釀成重大安全事故。 此次事件再次證明,唯有堅持“零容忍”執法與“潤物無聲”宣教相結合,才能守住公路安全紅線。近年來,隨著國道228線車流量激增,沿線私搭道口、違規填埋邊溝等侵權行為呈上升趨勢。漳浦公路以“硬核”擔當守護群眾“腳下安全”,通過強化巡查頻次、建立“公路+執法+鄉鎮”聯防機制、送“教”下基層等舉措,逐步構建起全民共治的路產保護格局,確保每一條公路都成為平安出行的幸福通道。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