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13日訊(通訊員 康鈺)近年來,福州稅務以稅收“蒲公英”普法品牌為抓手,聯合司法局等部門深入產業園區、社區場館、公園商圈等多元場景,開展多層次、立體化普法宣傳,推動法治合規理念融入企業經營與群眾生活。 定制化法治服務直達企業“神經末梢” 合規經營是企業行穩致遠的“壓艙石”,也是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保障,福州稅務部門聚焦企業需求,常態化開展“稅企面對面”活動,為企業送上定制化稅法服務。 在福建麥漁食品有限公司,國家稅務總局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稅務局依托“馬尾合規小課堂”學習品牌,舉辦“法治護航 稅助發展”圓桌座談,邀請轄區5家代表性農產品企業參與。活動現場,稅收“蒲公英”普法志愿者直擊農產品行業痛點,結合相關法律條款講解農產品收購發票開具規范,并圍繞企業關心的農產品收購企業歸類等問題展開交流,梳理辦稅實務要點,助力企業防控涉稅風險。 “公司業務涵蓋水產品收購、加工和銷售多環節,經營鏈條長。稅務部門量身定制的‘合規體檢’幫我們理清了風險點。”福建麥漁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燕表示,“‘法治大禮包’不僅讓我們精準享受稅惠,更健全了稅務風險管理體系。” 在中印尼“兩國雙園”,國家稅務總局福清市稅務局以“稅法入企?合規同行”為主題與企業代表圍坐共話合同涉稅問題。針對“合同效力瑕疵的稅務處理規則”等實際經營難題,稅收“蒲公英”普法志愿者結合福建省民營企業涉稅合規手冊,從合同訂立到履行的全流程涉稅要點抽絲剝繭解析,專項輔導企業及企業家經營生活中的稅務風險應對策略。“相關法律是我們合規經營的指南,也是維護自身權益的寶典,這場活動收獲滿滿!”企業財務負責人鄭金鳳感慨道。 國家稅務總局福州市鼓樓區稅務局則聚焦“水資源稅與綠色發展”,走進福州自來水公司,將相關法律綠色原則與稅收政策結合,為公用事業企業精準測算“生態賬”與“經濟賬”。 “稅務+司法”協同構建普法生態圈 “隨著企業規模擴大,員工數量增加,醫社保業務處理壓力也隨之增大。這次稅務部門主動上門講解政策,我們立即組織財務部和相關部門參加培訓,內容全是‘干貨’,非常實用!”福建省華萊士餐飲股份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胡昌龍對“法護民生稅遞溫暖”普法宣傳活動贊不絕口。 作為本土連鎖餐飲龍頭企業,華萊士對醫社保政策及合規經營輔導需求迫切。國家稅務總局福州市臺江區稅務局在走訪調研中精準捕捉企業痛點,聯合區司法局量身定制普法方案,通過組建“律師‘蒲公英’稅收普法講師”專業團隊,為企業送上“法治+稅惠”雙重服務。 類似的聯動普法場景持續上演:在茶花家具塑料用品(連江)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國家稅務總局連江縣稅務局與縣司法局聯合宣講相關法律與稅收知識,引導企業合規經營;在永泰縣明慧工藝品廠,國家稅務總局永泰縣稅務局聯合縣司法局圍繞相關法律合同編、侵權責任編開展“稅法為民 典護發展”主題宣傳,將法治理念融入企業合同簽訂、經營管理全流程……福州稅務部門通過深化與司法部門的協作機制,將法治“基因”注入企業發展全周期,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筑牢法治基石。 普法觸角延伸至民生“最后一公里” “納稅人贍養年滿60歲的父母時,獨生子女每月可以扣除3000元,而非獨生子女則需要分攤這3000元的扣除額度,每人分攤的額度不能超過每月1500元,這既是國家給予的稅收優惠,也是法律對贍養義務的另一種體現!”在羅源縣方新小區,稅收“蒲公英”普法志愿者手持稅法宣傳冊,用“家常話”解讀法律與稅收的關聯。在閩清縣工人文化宮,稅務干部與圖書愛好者共讀相關法律后,一對一輔導個稅匯算,讓“紙上法條”變成“實用指南”。圖書愛好者劉閩點贊道:“相關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此次活動,不僅學到了民法相關知識,還解決了個稅匯算操作問題,一舉兩得。” 不止于社區和文化場館,福州稅務的普法足跡還延伸至公園、商圈。在金山公園“蒲公英”普法市集上,“發票識別大挑戰”“你猜我畫”吸引親子家庭踴躍參與,歡聲笑語中法治理念悄然扎根;在閩侯縣萬家廣場,稅務干部現場解答醫社保繳納流程、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等熱點問題咨詢20余次,居民洪美娟現場體驗掃碼繳納醫社保后贊嘆:“現在繳費掃個碼幾分鐘就能搞定,不再需要專程線下往返了,稅務服務真是越來越貼心!” 從企業車間到社區廣場,從法條解讀到指尖服務,福州稅務以稅收“蒲公英”普法品牌為載體,讓法治精神與便民服務如蒲公英般飄入榕城千家萬戶。這場法治實踐融入企業經營、貼近群眾生活,凝聚起尊法守法共識,為城市發展厚植法治根基,讓法治風尚在閩都大地落地生根。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