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蜜桃一区二区人_国产在线国偷精品产拍免费yy_亚洲人午夜精品天堂一二香蕉_欧美成人中文字幕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 經濟論衡 > 正文

完善“碳普惠”釋放綠色動力

2025-05-12 11:36:47?作者:陳超凡?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近期舉辦的消博會上,綠色消費成為一大焦點,展現了我國在推動綠色消費和循環經濟方面的積極行動。我國居民消費減排潛力空間大,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眾參與機制,有望釋放巨大綠色價值。

碳普惠是通過市場化機制激勵個人、家庭、社區及中小微企業綠色減碳的創新模式,旨在將微觀主體分散的減碳行為轉化為可用于碳足跡抵消、碳市場交易或多元激勵兌換的“綠色權益”。近年來,我國在碳普惠制度設計、平臺建設、方法學開發和公眾參與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各地相繼出臺綜合性、領域特色性碳普惠方法學,為減排量核算提供科學依據。數十個富有地方特色的數字碳普惠平臺陸續上線,如北京上線首個綠色生活碳普惠平臺“綠色生活季”,上海推出了綠色出行一體化平臺“隨申行”,武漢打造個人數字碳賬戶平臺“武碳江湖”。平臺實現個人碳減排量的計量與可視化,可用于兌換禮品禮券,還支持將減排量捐贈至公益項目、參與“碳中和眾籌”等活動。

盡管如此,碳普惠體系整體仍處于探索階段,制度體系尚不健全,技術規范、平臺功能和應用場景不夠成熟,缺乏系統的價值量化機制和市場轉化路徑。打通碳普惠“減排—資產—融資”鏈條,促進碳普惠從“綠色激勵”向“綠色資產”轉變,不僅是提升消費端減排內生動力的關鍵路徑,也是實現碳普惠價值躍升的重要方向。

推動碳普惠機制下的碳減排價值資產化,探索碳普惠與碳市場、綠色金融的有效協同。適時出臺國家層面的碳普惠方法學指南,推動制定統一的碳減排核算規則、標準和認證機制等,提升減排成果的可計量性、規范性與可比性。探索構建地方碳市場+碳普惠雙軌運行機制,以個人數字碳賬戶為依托,建立“平臺歸集”機制,置換個人所持減排量,探索開發基于碳普惠項目的碳資產證券化產品。探索構建“碳積分”信用體系,推動碳普惠減排量納入綠色金融認證框架。適時將居民、中小微企業的碳普惠記錄納入綠色征信體系,鼓勵商業銀行將碳積分納入綠色信貸參考指標,對個人和企業的綠色減碳行為提供信貸優惠,支持保險、基金等機構基于碳普惠數據開發綠色消費基金、碳保險等綠色金融產品。推廣綠色支付,開發設計基于碳賬戶的支付工具。

拓展基于數字化碳普惠平臺的應用場景,構建多元化激勵機制和減排成果消納渠道。鼓勵政府部門、科研機構、數字平臺企業等加強協同合作,持續完善碳普惠平臺的系統架構、底層方法學、核算標準和技術支撐體系。充分運用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對居民衣、食、住、行、用、游等全場景低碳行為的數據采集、識別與處理能力,實現低碳行為可識別、可監測、可核算、可核查以及在不同場景和平臺間的科學量化、有效轉化與統一歸集。在激勵方式上,除傳統的積分兌換外,探索將碳積分與地方綠色信貸、綠色消費券、供應鏈招標等機制聯動,增強低碳行為與居民和企業實際收益的關聯度,提升激勵成效和參與黏性。在成果消納方面,拓展碳普惠減排量在企業碳抵消認購、大型活動碳中和、“以碳代償”生態修復、碳積分兌換碳匯等場景中的多元化應用路徑。

推動碳普惠與公共治理深度融合,為低碳社會治理提供基于大數據的智能決策支撐。拓展公共服務接入場景,探索將碳積分應用于場館預約、醫院掛號、金融服務、公益捐贈等領域,增強公眾低碳行為的現實獲得感與價值認同。擴大碳普惠消費的覆蓋面,引導商超、酒店、餐飲、金融網點等主動參與,通過方法學測算與場景評估,激勵居民在綠色消費中獲得減排量,反向推動供給側綠色低碳轉型。推動碳普惠平臺與社區數字治理系統互聯互通,實現低碳行為的智能識別與精準激勵,將個人減碳表現納入文明家庭、綠色家庭等基層治理評優體系。建立“低碳社區”激勵機制,依據整體減排績效與居民參與率開展評星評級,打造可持續、可推廣的基層碳治理樣板。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朗县| 读书| 巴彦县| 泗水县| 青铜峡市| 潮州市| 乐都县| 洛浦县| 柳州市| 临武县| 霍邱县| 香格里拉县| 青铜峡市| 衡南县| 多伦县| 灵寿县| 四会市| 南华县| 家居| 鄂伦春自治旗| 治多县| 揭阳市| 获嘉县| 乳源| 天水市| 海宁市| 长白| 兴安盟| 清新县| 万山特区| 垦利县| 朔州市| 阿图什市| 金平| 安义县| 金寨县| 平遥县| 大悟县| 海林市| 微博| 柯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