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管理不能再“旱澇保收”
2025-05-27 09:37:47?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近期,中國證監會發布《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其中關于基金運營模式和收費機制的調整,直指公募基金行業的“旱澇保收”問題。 基金業務作為資產管理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是基本行為準則。目前,基金產品大多數采用固定管理費,收入利潤與產品規模掛鉤,與產品業績關聯度較小。因而,基金公司對基金經理的考核評價也更加關注規模指標。針對此,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優化基金運營模式,建立健全基金公司收入報酬與投資者回報綁定機制”“完善行業考核評價制度,全面強化長周期考核與激勵約束機制”,旨在重塑行業發展生態,助推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 優化基金收費模式。引入浮動管理費收入模式,讓基金產品的管理費率更多由業績表現決定,讓產品業績直接反映在基金公司收入中,建立風險共擔、收益共享機制。同時,考慮到基金公司在產品設計、發行、管理、運作等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收取合理的管理費是行業穩定運行的基礎。要在遵循行業慣例基礎上,規范各項費用收取的標準和比例,平衡好基金公司盈利與投資者獲得感的關系。 建立科學評價體系。不同類型產品對應的底層資產不同,產品的收益表現也不同,做好分類評價是提高評價考核科學性的前提。行動方案提出,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作用,意味著應加強對產品業績基準的設定和管理,使業績基準真正發揮引導作用。要規范基金公司信息披露,保證信息披露的清晰性、準確性和完整性,為基金評價的可比性提供依據。還應重視長期評價考核,針對當前基金考核頻率過高、周期過短等問題,建立長期、動態、持續的考核機制,將薪酬激勵與長期業績表現綁定。發揮外部機構的評價作用,提升第三方評價機構的專業性、獨立性、透明性和科學性。 公募基金在資管行業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在行業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行動方案的出臺具有深刻意義,為行業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優化收費模式、重構評價體系將校正發展航向,讓行業回歸以投資者利益為核心的經營本源,使基金公司收入與基民收益形成共同體,進一步提升投資者獲得感,構建資管業發展健康生態。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