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大叔《我的母親》何以打動人心
2025-07-14 15:18:12?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近日,短視頻博主發起寫高考作文挑戰,農民工大叔面對《我的母親》這個題目,寫下了“墳頭上的草青了又黃,黃了又青,就像我對母親的念想一樣,一年年總也斷不了”這樣情真意切的文字,不僅獲得了數百萬網友的點贊,更是讓無數人濕了眼眶。 一篇不足千字的文章,為何具有催人淚下的力量?滿篇沒有華麗的辭藻,為何卻能引起人們的共情?一位被生活重擔壓彎脊梁的大叔,為何能夠寫出這樣直抵人心的文字?一時之間,這些問題似乎不好回答。可是,細細品讀這篇文章,這些問題也便有了答案。 飽含真摯情感的文字最能直擊心靈。《我的母親》之所以感人肺腑,不在于運用了多少技巧,不在于有多么華麗的語言,而在于最樸實真摯的情感。“天不亮就起,摸著黑才歇,家里家外操不完的心”“等我們都吃完了,她才瞅瞅鍋里,剩下了就扒拉兩口,要是沒剩,她就不吃了,說不餓”“母親走的時候才50出頭,是累病的”……這些從心田流淌到筆尖的文字,寫的都是小事,卻寫盡了對母親的思念,寫盡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透過這樣的文字,多少人看到了自己母親的影子,又怎能不心生酸楚,感情難以自已。 身份與文字的反差感讓人心生敬佩。一位在城里干了大半輩子苦力的大叔,一位扛水泥、扎鋼筋、爬腳手架的大叔,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是“粗枝大葉”“不善表達”的,是與細膩的文字、深沉的情感不搭界的。正是因為如此,當人們看到這樣的一位大叔寫下了如此精彩的文字,才先是驚嘆,繼而是欽佩。身為艱辛的勞動所累,心中卻藏著溫情與陽光,這與前一段時間到圖書大廈讀書的農民工大叔帶給大家的感動是一樣的。除了母愛的共情力之外,民工大叔的文字更擊碎了人們關于身份與表達的刻板印象和固有觀念,讓人們意識到每一個人的心中都可能藏著詩意和柔情,這無疑更為可貴。 生活從來不易,笑著面對更難。流淌在文中的母愛已經讓人感動不已,“母親沒享過福,可她教會我的就是這骨子里的硬氣和對家的擔當。我得把您撐起來的這個家接著撐下去,撐穩當”則更傳遞著面對生活的勇氣和力量。千難萬難,但是依然昂著頭支撐,這又何嘗不讓人動容。 一篇《我的母親》,讀到的是流淌的母愛,讀到的是生活的真諦,每個人心靈的最柔軟處都被擊中,文章獲得一片贊揚之聲也便在情理之中。(高永維)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