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秒開方要保證用藥安全
2025-08-19 10:20:09?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近期,部分平臺處方藥銷售亂象引發關注。購藥人無需出示有效處方,只需自行勾選或添加線下已確診疾病,補充說明使用過該藥且無過敏史等不良反應,即可完成問診開方。甚至在疾病癥狀明顯不對癥的情況下,未經病情診斷核實,仍能開出處方。 隨著互聯網醫療蓬勃發展,線上購買處方藥成為不少消費者的選擇。相較每次找醫生重開處方,線上流程相對簡便,部分平臺有藥品比價功能,價格透明,讓患者省了線下多次跑腿、排隊拿藥等繁瑣環節,卻也產生了不少問題。 線上購藥涉及市場監管、藥監、衛健等多個部門,權責劃分較為復雜。一旦出事,部分藥品網絡零售企業認為自己憑單銷售,將責任推給互聯網醫院,互聯網醫院認為自己憑處方銷售,又將責任推給平臺注冊的“多點執業醫師”。一些平臺認證的醫生可能是兼職、掛靠,甚至是AI機器人,收入與開方數量掛鉤,加劇了亂象。 《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試行)》規定,嚴禁在處方開具前,向患者提供藥品。是否開具處方藥需要醫生評估患者的生理狀態、真實病情、過敏史、用藥史等綜合因素,否則容易引發誤服和濫用,危害消費者健康安全。 相關部門應加快修訂完善與處方藥網售相關的互聯網診療、電子病歷、電子處方等方面的規制要求,加強對診療范圍、醫師資質、處方開具、數據安全等方面的監管,對出現違規銷售處方藥的情況,啟動醫療機構、平臺、醫師三方責任倒查,提高違法違規成本。 互聯網醫院應遵守“處方應由接診醫師本人開具,嚴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動生成處方”等剛性要求。通過強化執業醫師和藥師在線服務的資質認證管理,構建標準化、規范化電子處方審核體系,確保執業醫師、藥師本人真正在崗、在線,實現診療、審方及藥學服務的全流程數字化記錄,便于監管溯源。 第三方平臺可引入技術手段,在問診環節使用人臉檢測,確保醫師與患者身份的真實性。建立和完善處方留痕存證平臺,將診斷記錄、用藥方案、患者反饋等數據歸檔上傳備查。對高風險類藥物進行二次人工復核并留存審核處理資料,關聯處方、醫師、藥師、藥品批號,阻斷“秒開處方”漏洞,筑牢用藥安全防線。 長期來看,還需建立醫師線上診療專業資質和能力認證體系,將接診時效、病歷完整度等指標納入監督范圍,構建互聯網診療健康生態?!?/p>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