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播不能變成“精致的擦邊”
2025-08-22 08:59:2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近年來,由多名主播參與表演的團播形式火爆網絡,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然而有些團播卻“走偏”了方向,變成了“精致的擦邊”。 在不同的直播平臺搜索關鍵詞“團播”,會跳出各式各樣但又“大同小異”的直播間,男女主播們在厚重的美顏濾鏡下妝容精致,腿被拉得又長又直,隨著動感音樂集體起舞,主持人在一旁激情喊麥,有的甚至做一些擦邊動作,吸引直播間的“大哥大姐”慷慨解囊…… 從價值0.1元的“小心心”,到價值2000元的“飛艇”,為了獲得觀眾的打賞,主播們上播時要賣力跳舞討好觀眾,下播了還得積極聯系出手闊綽的“大哥大姐”,維護好關系,確保對方持續投入。 這種團播,看似模式創新、陣容豪華、妝造精致,實則舞蹈動作簡單直接,主要目的是展示身體線條,吸引打賞互動,是一種精致的擦邊。 近些年,隨著直播技術和形式的快速發展,相關法律法規正在不斷完善,優質平臺與行業協會也在積極樹立行業標桿,推進行業自律。但在激烈的競爭下,一些團播公司仍想方設法“鉆空子”博出位,部分平臺為了流量也默許亂象存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團播的快速發展催生了主播、運鏡師、導播等十余個崗位,正在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在正規平臺,團播表現出專業化、精品化趨勢,不少國有文藝院團賬號積極參與,其中不乏國風、互動式劇情舞蹈等藝術創新,這才是團播該有的樣子。 對于擦邊行為,《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早已明確要防范抵制制作、復制、發布含有宣揚低俗、庸俗、媚俗內容的不良信息。監管部門可實行“穿透式監管”,對于違規內容,不僅追究主播責任,更要穿透其企業治理結構,嚴懲背后推手,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平臺應依靠算法監測、用戶舉報等多重機制,對傳播內容進行必要的管控。團播的從業者們也應該用內容創新代替低俗“內卷”,用優質多元的內容留住受眾,讓團播走出“流量至上”的慣性依賴。 (本報評論員栗雅婷)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