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眾籌成“眾愁”,圖書出版需要品牌打底
2025-08-25 15:21:47?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圖書眾籌是一種新型出版模式,指作者或出版機構通過眾籌平臺發起項目,向公眾募集資金以支持圖書的創作、制作和發行。然而,貨不對板、延期交付、價格虛高等現象,“眾籌”可能變成“眾愁”。出版業內人士認為,打造品牌才是長久之計。(8月24日《工人日報》) 當“限量簽名”“獨家裝幀”的眾籌圖書在平臺掀起預售熱潮,看似爆發力十足。然而,貨不對板、延期發貨等糾紛頻出,熱度消散后歸于沉寂。這警示行業:圖書眾籌若一味追逐短期流量,終將曇花一現,唯有以品牌建設筑基,方能將熱潮轉化為持久動力。 品牌,恰恰是破解“曇花困境”的關鍵支撐。對圖書出版而言,品牌從不是虛無標簽,而是由內容質量、用戶信任、情感聯結共同澆筑的“承重墻”,能讓眾籌從“一次性交易”蛻變為“長期關系”的起點。 反觀失敗的圖書眾籌項目,癥結多在于品牌意識淡薄。缺乏專業內容支撐與真誠服務沉淀,單純依賴營銷噱頭引流,最終因“貨不對板”引發差評,透支讀者好感。圖書眾籌本質是對“未來價值”的信任投資,讀者預付的不僅是書款,更是對出版方履約能力與作品品質的期待,而品牌正是維系這份信任的關鍵保障。 圖書眾籌不該是出版業的“流星”,而應成為培育品牌的“土壤”。當出版方把每個項目都當作品牌亮相,用內容立口碑、用服務攢信任、用真誠筑情感,就能讓“眾籌熱度”轉化為“品牌資產”。 眾籌的核心優勢在于“雙向奔赴”的價值共創,它打破傳統出版“閉門造車”模式,讓讀者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以化學工業出版社《圖解藝術百科》為例,該書眾籌時發起“燙金工藝vsUV工藝”投票,既精準收集讀者偏好,又增強參與者的歸屬感,最終支持人數超預期3倍。 但當眾籌淪為“預售噱頭”,行業信任危機一觸即發。近年讀者投訴集中于三大核心問題:貨不對板,如宣傳“皮質精裝”實為 PU 仿皮、“全彩印刷”混入黑白頁;無限跳票,3個月發貨承諾常延期半年,客服推諉搪塞;虛高溢價,平裝書搭配帆布袋后價格翻倍,附加價值與定價嚴重背離。此類亂象暴露出將眾籌異化為“圈錢工具”的本質,透支讀者信任,阻礙行業良性發展。 真正可持續的眾籌,必然以品牌建設為核心邏輯。品牌根基永遠是內容質量,這是讀者提前付費的底層邏輯。遠涉文化《天作·紅樓》能吸引數萬“紅迷”,正因深挖內涵、聯合12位專家校注、邀非遺傳承人設計絹面裝幀,用專業建立“靠譜”認知。 品牌建設需要全流程貫徹用戶思維。西安出版社在歷史圖書眾籌中,設置“基礎閱讀”“收藏簽名”“深度參與”等不同檔位,兼顧讀者剛需與定制需求;通過每周更新花絮、印刷問題即時公告方案等方式,實現全流程透明化溝通。這種以用戶為中心的運營模式,將單次眾籌轉化為長期用戶關系的起點,不少參與者自發成為項目推廣者,形成口碑裂變效應。 圖書眾籌的本質,從來不是“賣一本書”,而是“攢一群人”。當出版方將每個項目都視為品牌亮相,用內容立口碑、用服務攢信任、用真誠筑情感,才能讓眾籌從短期流量變長期資產。畢竟,讀者預購的不只是一本書,更是對品牌“值得期待”的信任投票。唯有守住這份信任,讓品牌成為眾籌 “壓艙石”,圖書眾籌才能跳出“熱鬧一陣就冷場”的怪圈,真正成為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楊賢云)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