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歌小女孩爆紅探尋文化傳承“密碼”
2025-08-26 11:36:10?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近日,一則“英歌小女孩莊恩琪再現路訓現場”的視頻爆紅網絡。視頻中,那個一年前因與英歌隊互動而走紅的小女孩,如今已能嫻熟地完成整套英歌舞動作,其鏗鏘有力的表演贏得網友紛紛點贊。從路邊即興互動到登上國際舞臺,這個七歲女孩的成長軌跡,正為我們揭示出傳統文化在當代傳承的“密碼”。 傳統文化傳承常常被冠以“搶救性、保護”的沉重標簽,仿佛是一件需要精心呵護的出土文物。但在潮汕大地,英歌舞的傳承卻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街頭路訓時里三層外三層的圍觀群眾,社交平臺上英歌舞視頻動輒百萬以上的播放量,以及如莊恩琪這般主動加入的年輕面孔。這種傳承不是博物館式的精心呵護,而是生活化的自然生長。它之所以能穿越百年時光依舊鏗鏘有力,正是因為它始終扎根于民間生活的土壤,保持著與普通人情感共鳴的能力。 莊恩琪的故事最動人之處,在于她對英歌舞純粹的熱愛。當被問及為何喜歡跳英歌舞時,她脫口而出的“好玩”二字,道破了文化傳承的真諦。這種發自內心的喜愛,遠比任何外在的強制性傳承都更有力量。當代非遺傳承正在經歷一場靜默的變革——年輕人不再將傳統視為包袱,而是主動擁抱傳統文化,將其當作可以自由表達的時尚。這種轉變背后,正是文化自信的真正覺醒。 從傳承方式看,英歌舞的創新實踐尤為值得關注。莊恩琪學習不同流派的經歷表明,傳統不是靜止的化石,而是流動的活水。從鄉間田野到都市舞臺,從民間節慶到國際交流,英歌舞的傳播空間在不斷拓展;從男性專屬到女子英歌隊,從成人傳承到兒童參與,表現形式在不斷豐富。這種創新不是對傳統的背離,而是生命力的體現。正是這種與時俱進的自然演進,讓古老技藝在新時代重獲生機。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英歌舞的傳承模式打破了“師徒相傳”的傳統局限,形成了更開放、更社會化的傳承體系。莊恩琪雖然出身英歌世家,但她的學習途徑多元而開放,通過觀看視頻自學,接受專業教練指導,還向其他流派的英歌隊取經。這種開放式的傳承,讓英歌舞得以跨越地域和門戶之見,獲得更廣泛的傳播和創新。 莊恩琪天真地說要“跳到100歲”,這句稚語比任何宏大敘事都更有力量。它揭示了一個樸素道理:最有效的文化傳承,源于內心純粹的熱愛而非外部的義務驅使。當傳統文化的種子通過環境熏陶、通過快樂體驗來播撒時,就能在下一代心中深深扎根。這種以“樂”代“教”的傳承模式,打破了傳統文化與年輕世代之間的隔閡。 文化傳承的真諦不在博物館的展柜里,而在街頭巷尾的鼓點中;不在典籍的記載里,而在下一代的興趣中。當孩子們真正覺得傳統文化“好玩”,當非遺成為他們自豪的身份標識而非沉重的負擔,文化傳承便找到了最堅實的根基。英歌舞五百年的傳承史證明: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從不需要“搶救”,它自會在每一代人的熱愛中煥發新生。 當越來越多人像莊恩琪一樣,將傳統視為快樂的源泉和身份的認同,文化傳承便不再是需要擔憂的課題,而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社會現象。這或許正是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不絕的密碼——它不是靜止的化石,而是流動的江河,在每一個時代都能找到新的河床,奔涌向前,永不停息。(綿一評)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