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蜜桃一区二区人_国产在线国偷精品产拍免费yy_亚洲人午夜精品天堂一二香蕉_欧美成人中文字幕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 經濟論衡 > 正文

建好零碳園區破解綠色壁壘

2025-08-27 08:54:57?作者:陳超凡?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日前印發的《關于開展零碳園區建設的通知》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園區,并部署了8個方面重點任務。這一部署不僅是我國錨定“雙碳”目標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應對國際各類“綠色壁壘”、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關鍵抓手。

綠色貿易正成為國際經貿新秩序的重要特征。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將于2026年正式實施,并擬擴展至下游制成品。我國是歐盟最大進口來源國,2024年歐盟自我國進口商品達5178億歐元,占自非歐盟國家進口總額的21.3%。隨著碳關稅落地,我國鋼鐵、鋁等原材料行業將首當其沖,若進一步覆蓋下游產品,汽車、機械、家電等行業碳成本也將顯著上升。此外,環境技術標準、綠色包裝和標簽要求、碳足跡等“綠色壁壘”持續趨嚴。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國零碳園區建設雖已起步,但在綠色貿易適應力上仍有短板,例如,碳排放統計核算監測體系不健全,能源與產業結構錯位,綠電綠證等認證缺乏國際銜接與互認,綠色金融支撐不足等。基于此,應將零碳園區作為統籌能源轉型、技術與制度創新、產業升級的關鍵載體,以可溯源能源供給、全流程碳足跡管理和低零碳技術應用為抓手,在出口導向型園區先行示范,主動對接綠色貿易規則,探索可復制推廣的系統性方案,為我國出口產品贏得低碳“通行證”,在全球綠色貿易中塑造競爭新優勢。

健全碳排放數據統計核算標準體系,提升碳數據管理與應用水平。建立園區統一的能碳數據管理平臺,覆蓋碳排放采集、核算、驗證、報告全流程,形成標準化、透明化機制,并推動與國際主流碳核算和報告規則兼容。依托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構建出口產品能耗與碳足跡可追溯系統,同時加強碳數據標準與綠色貿易標準的協同銜接,在碳足跡核算、綠色產品與服務分類及統計體系等方面加快制定統一規范,探索與國際貿易及通關平臺對接,降低企業合規成本,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發揮鏈主企業的引領作用,推動龍頭企業率先建立碳足跡核算和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帶動上下游企業采集、披露與優化碳數據,塑造協同減排增效的產業鏈生態。強化碳數據在綠色金融、碳資產管理、低碳產品認證等領域的應用,探索基于碳數據的信用評價與交易機制,將園區企業的減排績效轉化為融資支持、碳資產交易、低碳溢價等市場化激勵。

建立國際互認的“綠色標簽”體系,以零碳園區為試點,推動與主要貿易伙伴開展綠色認證合作。引入國際權威第三方認證機構進駐園區,提供綠色認證、碳足跡審核和合規服務。以綠電為核心,加快園區綠電消費標準與國際核算和認證體系對接,推動標準制定、認證銜接和核算應用等實質性合作。充分發揮中國綠證交易平臺、綠證綠電服務中心的作用,結合企業出口的實際需求,提供個性化的綠電與綠證服務。推動園區龍頭企業、國際采購商與物流服務商組建綠色供應鏈聯盟,制定統一減排目標和認證標準,推動碳標簽、綠電等綠色產品標準的國際協同與互認,提升我國在全球綠色貿易規則重構中的制度性影響力。

促進能源結構與出口結構協同,加快建立綠色貿易金融支撐體系。探索“以綠制綠”模式,確保能源端與產品端的低碳屬性。鼓勵各地區立足產業基礎與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契合國際綠色需求的產業。能源優勢地區可加快探索和發展綠電制氫、儲能、新能源裝備制造,資源密集型地區應加快傳統產業的低碳改造與綠色升級,沿海外向型地區則可聚焦綠色航運、綠色物流和出口導向型低碳制造,形成差異化綠色出口優勢。強化綠色金融供給,構建多層次差異化的金融支持體系,針對園區內出口企業開發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債券等專屬產品,將能源轉型、工藝改造、碳管理能力建設等納入綠色融資范圍,鼓勵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設立零碳園區專項貸款或貼息機制,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園區低碳改造和綠色生產。通過能源轉型、產業升級與金融創新的協同聯動,逐步形成“綠色能源—綠色產業—綠色金融”的良性循環,全面提升我國綠色貿易國際競爭力。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阳县| 襄城县| 资溪县| 宜春市| 昭平县| 梧州市| 奉化市| 汕尾市| 酉阳| 同心县| 宁晋县| 泊头市| 如东县| 隆安县| 政和县| 巴楚县| 金华市| 体育| 汝州市| 班玛县| 久治县| 襄樊市| 巧家县| 潍坊市| 西平县| 武宁县| 板桥市| 丹江口市| 长兴县| 三亚市| 景德镇市| 垣曲县| 大关县| 南郑县| 旺苍县| 宝鸡市| 塘沽区| 沁水县| 娄烦县| 普陀区| 开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