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萬名評標“專家”被清理,優化市場生態的積極信號
2025-09-10 10:25:31? ?來源:工人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在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有關負責人提到,針對評標專家,已嚴厲打擊違規評標活動,并組織全國范圍的評標專家清理工作。2024年以來,已將3.8萬名違法專家清理出庫,各地專家庫中已查實的違法專家全部“清零”。(見9月7日《經濟參考報》) 清理出庫3.8萬名專家,違法專家“清零”,這組數字彰顯了我國在凈化市場環境、重塑公平競爭秩序上的堅定決心。 3.8萬人被踢出專家庫,揭示了評標環節的沉疴痼疾。評標專家本應是保障項目質量的關鍵角色,一些人卻淪為腐敗滋生的“高危群體”。過去,部分專家利用自由裁量權,通過“量身定制”評分標準、泄露標底信息、操縱評標結果等方式,為特定企業“開綠燈”。此類案例并非孤例,專家“收錢辦事”嚴重破壞市場公平,導致公共資源錯配、工程質量隱患叢生。 清理行動的雷霆之勢,體現了監管升級的制度邏輯。過去,評標專家管理一定程度上存在“寬進寬出”、權責不清等問題。有的招標代理機構為拉攏專家,放任其違規操作;部分專家“掛名入庫”卻缺乏專業能力,評標淪為“走過場”。此次清理行動直指痛點,國家發改委聯合多部門,通過建立“全鏈條查辦閉環”、推行遠程異地評標、實施暗標評審等技術手段,打破“熟人圈子”利益鏈;強化專家入庫審查、動態考核與終身追責機制。清理出庫的3.8萬人,正是制度“鐵籠”收緊的結果。 查實的違法專家全部“清零”,釋放出優化市場生態的信號。招投標是資源配置的重要樞紐,其公平性關乎經濟活力與社會信任。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將招投標列為反腐重點領域,國務院出臺意見明確打擊規避招標、串通投標等行為。此次清理行動與政策配套形成組合拳,通過壓實招標人主體責任、規范代理行為、嚴懲領導干部干預,構建長效機制,為優化市場生態帶來積極作用。 “清零”是新起點,未來需進一步深化制度改革,完善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消除職責交叉盲區;推廣智能評審系統,減少人為干預;培育專業化的招標代理市場,切斷“圍獵”利益鏈條。唯有持續高壓監管與制度創新雙管齊下,才能讓評標專家回歸專業本位,讓招投標市場成為公平競爭的“陽光平臺”。 清理出庫3.8萬名評標專家,是凈化市場的階段性勝利。當每一份評標報告都經得起陽光檢驗,當每一個項目都能在競爭中擇優,公平與效率才能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底色。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