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女孩怒斥醫院號販子”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女孩指責醫院號販子“猖獗”,300元的專家號到號販子手里就賣到了4500元,并質疑醫院保安對號販子不管不顧,導致自己和其他普通病人排不上號。視頻中,女孩指責“號販子”、“保安不作為”的問題隨即引發網友的熱議和關注。[詳細]
醫療資源供需失衡需要改革,但不是靠“號販子經濟學”的邏輯
從供給側而言,可以鼓勵社會資本開辦更多優質的私立醫院,讓有錢人按價高者得的方式享受到優質資源,同時增加公立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讓低收入患者按照辛苦者得的方式,相對公平地分配較低價格的優質服務。[詳細]
從需求側而言,積極推動分級診療制度并鼓勵醫生多點執業,提升需求的針對性與有效性,讓社區醫院分流部分需求,避免病人一窩蜂涌向大醫院。專項整治與醫療改革雙管齊下,才能從根本上消除號販子的生存土壤。[詳細]
號販子猖獗的背后還是優質醫療資源的稀缺
號販子的出現,只是因為掛號成為了一種相對緊缺的資源。這個時候,其實不論有沒有和醫院勾結,號販子都會出現在那里。號販子的猖獗,病根仍在醫療資源的過度集中,以及專家資源的高度稀缺。[詳細]
而且,在“有病去協和”觀念下,哪個三甲醫院不是人滿為患?一份協和醫院統計的數據顯示:每天門診量的近一半,是理論上可以在縣級醫院、社區醫院解決的小病,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優質醫療資源供需的不平衡。[詳細]
“醫改”已經進行了不下于20年了,“新醫改”也不下10年了,然而為何總是改不到位呢?如果患者的委屈與痛哭,只是換來了常見的一陣風式的大檢查,并未觸及到問題的根本,那么號販子就有如燒不盡的野草,春風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