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擬立法設立獨生子女“護理假”的新聞引發社會關注。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已經有包括河南、福建、廣西、海南等地出臺了類似政策,獨生子女“護理假”時間在10到20天不等,這讓“百善孝為先”變得更加可行。[詳細]
獨生子女“護理假” 期待全國一盤棋
假期立法是件嚴肅的事情。首先,設立假期既關系到勞動者權利,也關系到用人單位利益,應當謹慎;其次,假期不能因事設假簡單做加法,更需綜合平衡提高休假質量與效率,增強可執行性。[詳細]
獨生子女“護理假”期待全國一盤棋。一方面,國家應出臺統一的政策,同步出臺相應的懲罰措施,縮小因地域差異帶來的不公。另一方面,還需建立與社會整體相銜接、相互兼容的配套體系。從國家到地方,共同為獨生子女“護理假”兜底,這一政策善意才能最大程度釋放出來。[詳細]
多方合作 助力用人單位落實孝親假
市場經濟環境下,控制用人成本與實現用人投入產出比最大化,是企業考慮的重要事項。如果沒有讓私營企業主等市場主體看到堅決執行這些福利政策的現實利益,僅靠呼喚道德血液回流,抑或強化監管,都不是治本之策。[詳細]
子女陪護父母的倫理需求應當想辦法滿足,但也不能完全不顧企業的經濟利益,關鍵是把握好平衡。這樣的普遍性問題需要系統性解決,如人社、勞動等部門能否協力落實,企業微觀管理機制能否留有休假空間,政府是否給落實企業以適當獎勵或補貼等,都是影響孝親氛圍及其實現可能的重要因素。[詳細]
父母生病時,侍奉在側是為人子女的基本義務。獨生子女“護理假”體現了公共政策對獨生子女家庭的關愛。如何落實政策的善意,考驗著各地的執行力;要讓“護理假”發揮作用,應有相關的保障措施與之“齊頭并進”。